斯特哥爾摩症候群,大家有聽過嗎?它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普遍代表病人在不斷承受「施虐者」折磨與示好的過程中,對「施虐者」產生了情感,繼而同情、理解、合理化了「施虐者」的行為。由此可見,心理控制可以是個很嚴肅而且恐怖的手段。但假如我們不把它推向極端,而只是藉著心理學的一些技巧手段來改善人際關係、情侶相處呢?這絕對是可以的。那麼,有哪些技巧是大家可以學習的嗎?
攫取好感度的技巧: 同步(Pacing)
這是直接攫取好感度的方法。與異性接觸,本質上也是種交涉行為。女生(人類)天生具有一種名為「同時性」的心理作用,對與自己具相同想法及行為的人,會自然地抱著好感。因此,假如你在初期與心儀對象交涉時,可以利用這種心理,配合對方說話方式,當對方語速變慢,你也相應減慢速度(聲量如是),或以動作(當對方出現某種表情,你也跟著表現)以進行同步。但建議各位初期別過份刻意模仿,最簡單的入門技巧,應是先以兩人的呼吸作同步。
引導異性產生興趣: 巴南效應(Barnum effect)
這個與人們相信星座的道理相同。過去,心理學家曾以兩批人分別進行實驗,發現人們寧願相信由幾十人平均計算得出的個性診斷,而不願意相信「吻合自己」的個人個性分析。因此,一些如「平時開朗、有活力,其實常有纖細敏感的一面」的兩面性格分析,很容易讓對方誤以為「你」已經看透了她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引導異性對「說話者」產生興趣。
廢話很有用:麥拉賓法則(Rule of Mehrabian)
這個理論源於心理學家艾伯特‧麥拉賓的研究。他指在人們溝通時,視覺訊息佔55%、聽覺訊息佔38%、說話內容只佔了7%,也就是說,只要你的外表、表情、動作到位的話,其實你說話內容是什麼根本一點都不重要,但你仍然需要藉著說話去找機會表現個人的神情、動作,因此千萬不要因為感到說話內容很「廢」而卻步,而是應該不斷尋找機會展示自己。
讓異性答應自己的要求:Yes心理定向
這個技巧可以制造對方難以拒絕的氣氛。在過去的實驗,學者們發現人類往往有追度「前後一致」的心理作用,也就是希望自己的行為或發言能保持一致。因此,各位可以在問出關鍵問題前,先以閒聊的形式預設幾條必然回答「Yes」的問題,讓對方滿意當下的談話內容和氣氛,繼而再進行邀請或詢問該條關鍵的問題,便可以有效提高「Yes」的機會率,讓對方自然接受自己的要求。
玩弄異性的短期記憶: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
大家都知道,人類的記憶力分兩種,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人們對於剛剛接觸的知識,由於是整個大腦在記憶過程中首先完成的作業,因此會最容易被記住。這個方式在處理第一印象時同樣有效,每當你想起一個人時,也很容易浮現當初與這位朋友第一次見面或某次見面的第一接觸,這個就是「初始效應」下的心理定形。因此,各位在約會、剛接觸時,不妨在第一印象時表達對異性的「欣賞」,配合適當的表情和姿勢,「你」給異性的「好印象」就會在腦海中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