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競音樂節終於完滿結束。因為今次活動係由旅發局舉辦,所以有唔少人開始實際感受到香港發展電競產業嘅可能性。假設香港政府真係投放資源落電競產業上面,咁相關嘅工種需求自然會增加,例如:選手丶教練丶分析師同埋相關行政人員等等。當年輕人打算投身電競產業,理所當然最受歡迎嘅位置係喺比賽場上大放異彩嘅電競選手。不過就算真係畀你做到,你敢唔敢?
先唔講成為職業選手門檻有幾高,你有冇天賦或者錄取比例低於1%呢啲說話。就當真係畀你做到職業選手,你要面對嘅問題畀你想像中多得多。事與冀盼有落差,職業選手唔係以打機為工作,而係佢嘅工作就係打機,兩者之間係有分別。
職業生涯短
電競選手同所有運動員一樣,黃金年齡都係非常短。平均每日訓練時間唔會少過10個鐘,強度高嘅話甚至每日要訓練16個鐘。面對日常大量嘅訓練所需要大量體力同精神力,關乎實際比賽表現嘅反應同埋手速都會隨時間衰退。你會話好多人退役之後就繼續做賽評丶教練或者做直播,不過你有冇諗過佢哋所做嘅嘢同選手始終有差別,好多嘢要學或者以唔同角度分析問題,你有冇考慮過呢一點?
身不由己
當工作就係打機就代表好多嘢唔係隨你喜好發展。分析師或者教練可能以團隊考慮將你換落場丶每日嘅訓練係必定要完成丶公司安排做唔情願做嘅事……一切都變成你唔可以唔承擔嘅責任,個人性唔會被完全滿足。對打機嘅熱誠究竟可唔可以喺呢個失去一定自由嘅情況保持落去呢?
心理壓力
網路酸民見慣不怪,可能你亦係其中一個。職業選手嘅失誤或者平庸表現足夠畀酸民黑上太空,其中可能有大部分都係唔合理嘅非專業評論,或者非常難聽嘅說話。除此之外,你自己亦會畀自己壓力,當真係輸得多嗰陣,你就會開始質疑自己嘅能力。你究竟有冇足夠堅韌嘅心去對待呢?
上面三點已經唔關有冇錢賺呢啲問題事。因為大多數想成為職業選手嘅人都會話「我有為咗夢想犧牲一切嘅覺悟,所以錢從來都唔成為一個問題。」筆者係非常支持深思熟慮之後想以選手作目標嘅朋友。不過,真正嘅覺悟唔係割捨你唔太在乎嘅嘢,而係為咗目標割捨對自己非常重要嘅嘢。犧牲一切追逐嘅夢想唔一定係美好,而呢個「夢想」當唔係你想像中嘅「夢想」嗰陣,你又可以為佢犧牲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