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時代時我們都非常在意成績,好像在同儕裡有一種共識:成績低的話便沒有前途。然後慢慢又會聽到「最重要的是工作能力,工作數年之後再沒有人會理會你的成績」的言論。各種各樣的言論真的令人感到混亂,因此還是需要靠自己的批判思考來建立一套想法。不過人人都說工作都是看能力的同時,「能力」又是指什麼呢?是指具效率的辦事能力?還是待人處事圓滑便可以?因此要深究的話,以下可能便是工作裡最需要的三種能力。
統計分析的能力
有人看到標題便大呼「我的數學爛得不行啊…」,這裡所說的統計分析能力並不是指學校教授的那些麻煩的hypothesis,而是指明晰的思辨能力,包含認清問題、定義問題,並擁有批判性思考的習慣。在面對各種資料時,能理解資料中數據之間的關係,以及潛藏在數字之下的統計原理,進而找出答案。那麼你會問,該怎麼訓練自己的分析能力?適量的閱讀,累積更多知識後,能幫助你更深入探究複雜的主題,避免被自己的直覺本能誤導。
發掘靈感的能力
《WIRED》雜誌文章點出,大學課程裡不會教你「該從何獲取靈感?」,但創造力總是在職場勝出的關鍵。「原創」這回事根本不存在。對於多數工作者(無論是文字還是圖像設計)來說,創作也不是從零到有,而是從已經存在的文化與作品獲取靈感,再以自己獨特的形式建構而成。Steve Jobs每每談及創新,他總愛引用畢卡索的格言:「好的藝術家只會複製,偉大的藝術家則竊取靈感。」成功的人不會恥於從過去那些偉大的創作中,尋找並剽竊神來一筆的好點子;相反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將前人智慧與靈感化為己用,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更能真正成就大業。
組織人際網絡的能力
比起中學,大學是認識新朋友的絕佳環境,多虧Group Project、Mid Term或者Soc的活動,讓我們有機會認識更多不一樣的朋友。但離開校園、回歸現實,你和原來的朋友不再繞著學校打轉,而工作中大部分的同事可能和你的年齡有所差距,所以在進入職場初期,你可能會有點孤單。如何把握時機再次認識志同道合的人,並維持友誼?你需要重新學習社交技巧。資深商務人士推薦採用一種「語言合氣道」(AIKIDO)的方法,合氣道是一種日本武術,講求以借力使力的方式保護自己;運用在溝通上,你可以訓練自己順著別人的話,讓對方在感到自在的情況下,試圖影響或說服。亦或是,試圖選取幾個你至少能談論10分鐘的主題,當你必須要和某個陌生人聊天時,拋出對方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做為開端,幫助你更快打進對方心防。
Source: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