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中的《艾蜜莉在巴黎》成為城中熱話,不論是演員,服飾,還是劇中設定的國家文化都引起觀眾議論紛紛。但相信劇中給人幻想的空間和憧憬都是令人著迷的地方。編劇Darren Star 是個提倡浪漫主意的人,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使人逃離一下現實的世界,在電影中發一場夢。
單是選址已經看得到Star的用意。法國一貫的印象就是個浪漫得不真實的國家。簡直是時尚,享受及夢幻集於一身的地方,當然引起了不少女生發夢的念頭。就如劇中女主角Emily一樣,有能力,長得漂亮,得到了上司提拔到一個夢寐以求的地方工作。一個如此完美的角色定位,是所有女生的夢想人生。可是幻想歸幻想,現實還是把人叫醒。語言不通,文化差異,誤解偏見一切都粉碎了Emily的幻想。孤身在一個不被認同的異鄉,一下子由夢幻的天堂墮落在殘酷的場景中。
「我喜歡巴黎,但是我不確定巴黎也喜歡我,但是算了無所謂,反正我已經花了我一輩子的時間讓其他人也喜歡我。」
興幸的是,電影中的角色總是勇敢的,相信自己,不怕他人眼光。對於公司客人Antoine自以為女性就是享受以性感赤裸去吸引男性注視的看法,Emily立即反駁這是對女生的不尊重和不應把女性看得如此卑微。她堅決自己的理念,借KOL的力量大膽去改變Antoine對女性強行加設的想法。而最終證實大膽跳脫是致勝關鍵。
也許電影世界中籠罩著的粉紅泡泡就是盛載著我們的強悍,創新和無所畏懼。與其只是原地踏步,不如勇敢一點把自己的世界打造得夢幻一點。
「香水是生活的寫照,甜膩只可以苦澀來平衡。」
人生中沒有一帆風順,Emily對法國的又愛又恨來自它很浪漫也很現實。單是一個故事結尾就能發現法國人對開心結局的無慾無求,他們強調的是現實。或是我們可以轉個角度想,粉紅泡泡或是一直充斥在我們世界,只是為免我們不懂珍惜,不得不把苦澀帶入。人生就是有苦有甜,才不會失衡,但總不能像劇中的法國人一樣對世界失去幻想。否則只會被現實呑噬成行屍走肉的虛殼。
「我希望妳感到性感和強悍。一個有膽識的女人,不畏懼這個世界,連巴黎也不畏懼。」
可怕的不是這世界,而是迷失了自我的人。女生總是比男生更會幻想,是因為女生一直以來都更易被人設定比較軟弱的一方,令她們更會渴慕獨當一面的人。對比起赤裸, 有主見和夢想, 不易被看透的女人,看起「性感」得多。